最后的奢侈
王海民
贾老汉今年七十有七,身子骨硬朗,身体倍好。虽然七十多岁了,从没有闲过,无论天晴下雨,春夏秋冬每天都要找点活儿干。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挑食,更没有过粉闻,一生勤俭节约,从没有多花过一分钱,浪费过一点东西。虽然现在票面有百元大钞了,但他好像在自己身上一次花过过百的,屈指可数,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花成千上万的钱。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天午饭,老人依旧吃了一大碗面条后,起身送碗的时候,忽然一阵眩晕,眼前一黑,跌倒在门口,碗也碎了,筷子也掉了,不省人事了。家人看见赶紧去搀扶,一看问题严重,就赶紧拨打了120,还好120很快来到,把老人拉去医院救治。县医院一检查不敢接,让直接转到省立医院了。
从没有花过大钱的贾老汉,开始摊上大事了,这一跌,把他跌进了重症监护室,一待就是二十多天。好家伙医院这可是个花大钱的地方。头一天就一下花了好几万,接下来每天都是千位万位数的花。这下可把老人一生不舍得花,积攒下来的钱突击加紧的花光了。十天过后,家人都开始借债付费了,半个月后,家人们开始发愁了,因为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债台高筑了。
可是王老汉还是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眼不争,嘴不张,有出气没回气的,没有起死回生的迹象。医院里也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了,不治吧人不亡,再治吧没效果,家人们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一场病把一个好好的家庭打到了解放前,由富裕户成了新的贫困户。看不到希望的结果笼罩贾老汉一家。
人们都议论着说,老贾啊,你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花,从没有多花过一分钱,可是这回,你咋这么折腾钱啊,是不是想最后奢侈一把,把自己遗失的都补回来,你一生那么好,那么节俭,这回可把家人坑苦了,逼懵了,你快快好起来吧,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同龄都还想再看到你硬朗着身体回来!看到你勤劳的身影!
妈妈的小油灯
农历十二月份俗称腊月,也就是腊梅开放的日子。在过去工业落后,农业为主,靠手工业支撑的年代,腊月是农妇最忙的季节。俗言:好汉子怕八月,好媳妇怕腊月,充分说明了腊月的忙碌!中国人过春节也就是过年,辛苦了一年,不管好赖,总得过个像样的年给自己家放松一下,犒劳一下,也算是对自己一年的报答。
当然,过年少不了置换新衣服。过去不像现在这么富裕,一天去集市上买的全全面面,大人小孩全都妥妥了。过去都是凭手工。依稀记得一进入腊月,妈妈就开始忙碌了,冬天天短夜长,熬夜做事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纺花是母亲的必修课,秋天新摘下来的棉花,经过晒干,捡净,去杂,轧花,脱籽,弹花,绰花捻,晚饭后,母亲把唯一的一盏小油铁灯添满油,续上长捻坐到纺车前,开始忙又辛苦的纺花。在昏暗的油灯下,冬天的夜晚是很冷的,纺车转动还会带动风流的,可是母亲都得忍受着,通常都是纺到十二点左右,有时时间不够用,纺到黎明也是有的。一夜纺一个大线穗是常见的。
待到棉花纺完成线了,开始拐线,浆线,上架,掏缯,創祩经过多到工序,但等经纬交织成布。成布?谈何容易,一梭子一细线,一分一寸一尺慢慢才能得来。接下来就是慢而辛劳的织布,又是靠小油灯照明熬夜。只见小油灯下,母亲手脚并用,配合自如,梭子在母亲手中左右穿梭,快入飞蛾,母亲的脚踏着踏板,上下翻动,活妥妥的一副妇女自动化织布图。晚上我们睡一觉醒来,母亲的织布声是常听到的声音。偶尔线头断了,母亲会低伏着头寻找着断头,再细心的结住。接线头也是个技术活儿,接不好,线头会大,织出来的布会有圪塔,不美观也妨碍做衣服!
布料织好了,母亲又开始丈量着,盘算着这不多的布,该咋样使唤调配,给孩子们缝身新衣服是必须的,大人们就无所谓了。棉被也破的不行了,该添床新被子了。姥姥年级也大了,也穿不了几年新衣服了,也得给她换件新衣服了,辛苦一年了,最后还是没有妈妈她自己的了,但妈妈也是无怨无悔。
织好的布,还得自己动手染布。染布是在白天干,那时候染布还是土法,具体怎么弄,不记得了,反正很费劲也很麻烦。染好洗净凉干,颜色单一,黑色的为多。布有了,开始缝衣服做鞋子。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会自己裁剪,又是在小油灯下熬夜缝棉连单。特别是快到年关了,又得操持吃的,又得洗洗涮涮,还得打扫房屋,总之时间真的不够用,在小油灯熬夜纳鞋底子,做鞋帮子,上鞋面子是母亲最辛苦的夜晚,过去孩子们也多,过年都得穿上新棉鞋是母亲最大的心愿,通宵达旦是常有的。小油也就是自己家的食用油,点着一晚上,散发的黑烟总是把母亲的白脸熏成黢黑。现在想起来真是心疼妈妈。
一个时代一种记忆,一个时代造就一个用品。小油灯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照明工具,现在早就被淘汰了,可是母亲的专属小油铁灯依然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席之地,每每想起,都会想起一生母亲的不容易,一生的辛苦。衷心地对天堂国里的母亲说声:辛苦了母亲!
老者 心虑
女儿近嫁远居,原籍新家外地。
每年两次相见,春节五一往返。
外孙难得近前,外女不能照看。
虽有视频相见,那如绕膝身前。
她们一家忙碌,老者没能援助。
心想起来愧对,女儿女婿女孙。
将来我们有难,怎求她们相管?
这样生活矛盾,总是缠绕心间。
但愿无病无灾,不捞她们挂念。
寿终正寝时刻,阎王索命速捉。
不烦儿女伺候,快速脱离人间。
是去天堂享福?还是地狱受过?
这些谁也不晓,阴阳不给通知。
疾病缠身苟活,不如尊严离去。
弥留之际早亡,免得老小嫌弃。
不是儿女不孝,久病床前孝少。
他们也要养家,生活全凭操劳。
要活活出健康,要去去得速亡。
个人简介:我爱读书,本名:王海民,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高中毕业,自由职业者。花甲之年开始学写诗。座右铭:谁陪我一程,我陪他一生!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