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改名。
名字可以改,而且改来改去,说的就是我。
刚出生时,老爸给我起的第一个名字叫“辉”(也是我一直叫到现在的小名),并进了户口本“注册”。
上小学一年级时,老爸给我改了名,叫“国辉”。 那时,我总爱“闹眼睛”,总有磨眼疙瘩,双目通红,早上起来,眼睛让眵目糊给糊上了,根本睁不开,憋嗤憋嗤掉眼泪,老妈用毛巾蘸水把我眼睛擦开。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农村,不只是我家,家家一年四季烧火炕,灶坑脾气不好,常爱憋气冒烟。特别是夏天,炕热的直烫屁股,一家几口人挤在火炕上(哪有电风扇呀,更谈不上空调了),全家人用一个脸盆洗脸,甚至洗脸水都不常换,一人“闹眼睛”,传染全家人。所以有小品说:“人家城里孩子水灵灵的,咱农村孩子个个儿葱心绿……”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眼睛不好,休学了半年(后来班主任老师派同学给我找回继续上学)。老爸说国辉与国徽叫法相当,名字相冲,国徽刺眼睛,又给我改了名,叫“清”,意思是眼睛清清亮亮滴。
写有新名字的作业本交给班主任老师时,老师点了点头:“你也改名了……”(当时班级不少改名的,对于老师和同学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了。)我乐颠颠地回答:“嗯,老师,我叫艾清了。我爸给我改的。”第二天到老师那领回批改的作业本,发现我的名字“艾清”旁边,老师写了“艾青”两字。老师眼里充满希冀:“以后,你的名字就写这两字吧。”我疑惑的双眼含着兴奋与感动:“嗯,好的,老师。”
当时,确实不知老师啥意图,只觉得老师的脸庞是那么亲切,他的字也是那么亲切。对于“艾青”这个名字,爸妈说法是“既然老师改的,就那么叫吧。”当然,这个新名字同样住进了户口本,我的名字第二次“注册”。
一次美术课堂上,授课老师提问我时,问我叫啥名字,我响亮亮的回答:“老师,我叫艾青。”授课老师眼前一亮:“这个名字太好了,著作作家,著作诗人。”我挠了挠脑袋,虽然不清楚艾青与著名作家、著名诗人有啥联系,但心里觉得挺美。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上初中时,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包括班主任,都夸我的名字起的好。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班几个同学的名字比我的还响亮,一位叫李白,一位叫李鹏,一位叫陈云。我跟这几位同学处得像一个人似的,这可能是基于名字的缘份吧。
有缘人迟早会见面的。当见到课本上与我名字一样的艾青时,说不出啥感觉,有惊喜,有诧异,也有一种亲切。不知啥原因,当老师或者同学再叫我名字时,就觉得自己的脸有点红。
参加工作了。单位领导叫我小艾,安排我出板报,鼓励我多写东西,推荐我给大安日报和大安电台、电视台投稿。
第一次见到报纸上我的名字是“通讯员艾清”(记得我给编辑老师投稿时写的名字是艾青),此后,报纸上我的名字多了起来,统一为“艾青”,编辑老师也未再改动。当听到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本台通讯员艾青报道”时,全家都觉得光彩,借这个名字的光儿,在家乡贴上了“知名度”标签。说个秘密,也是借了这个名字的光儿,亲属给我介绍对象时,人家听说我家穷,不想见我,当听到我的名字后,答应见我了,并相处、结婚、生子,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培养,已经晋级为我的老伴儿。
艾青,这个名字陪伴我50多年了。记得那年加入省作家协会办理会员证时,我虎巴滴萌生了起笔名的想法,创联部老师很坚决:“不用笔名,艾青这个名多好呀,再好的笔名不如艾青。”很多朋友至今也这么说。
年龄越来越大了,写东西的欲望越发膨胀,“艾青”这个名却越发尴尬。特别是近来,舞台或者网络平台朗诵的艾青作品很多,诵友说:“艾青老弟,我又朗诵你作品了!”待我细窥,居然是彼艾青作品。一次聚会,一位大我20岁的大哥郑重的说:“老弟,祝贺你又出书了!”我一脸懵态,像是犯了重大错误:“我没出书呀!”“老弟别谦虚了,我在新华书店看到《艾青诗选》了!”大伙以羡慕的眼光投向我。我像个贼一样,自知那又是彼艾青的著作,嘎巴了几下嘴,刚要吐出的话,被碰杯声淹没了……对于本艾青的作品,有人戏说:“艾青老作家怎么写出这么新鲜的作品,难道穿越了!”说不出什么心情什么感觉,我不住地问自己:“艾青是我吗?难道艾青不是我吗?”
真假难辨。弄假成真,我备不住信了。每每谈起我名字的话题,朋友戏谑也是好心的开导我:“你姓艾,那个姓蒋,你是真艾青。”
雌雄已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还是人家写的好!我天生面厚,大脸蛋子,可就是脸皮儿薄,不想借人家的光,思来想去,给自己下了 “起个笔名”的决心,叫了一大堆:“艾老笨” “艾草青青”“艾蒲青青”“诗与梦”……终于把自己干蒙圈了:“我是谁呀,我是艾青呀,我是艾青吗,难道我不是艾青……”
晚上睡不着,在网络上苦苦追寻自己的心灵世界。说来还是缘份使然,不知啥时,东北作家“萧军”“ 萧红”两个名字闯入眼帘,随即搜寻他俩的资料,探寻他们名字的寓意,竟有重大发现:“萧,即艾,艾蒿也。”顺道往下走:“青,墨色也。”“哇塞!萧墨即艾青,天赐的名外之名!”
“萧墨”之名刚用之时,深层次的问题来了:“你不姓艾了,改姓萧了呀。”虽是朋友开玩笑的话,我却放在了心上。再改!随“墨”而来,水到渠成,再来点水又如何……萧墨……潇墨……
也有朋友问我:“潇墨是啥意思呀?”“一个笔名,原名的代名。”是我回应的最佳答案。标准答案且听下回在“豆包”或者最近很火的deepseek分解。
嗨……一个名字嘛,符号代号而已。我却太刻意太在意。何故自寻烦恼呢?
作者:潇墨(萧,即艾蒿;墨,本色为青),本名艾青。经妻鉴定,智商为零,游走于诗梦江湖,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为荣,惭于作品寥寥;经友测评,情商为负,流浪于心幕天涯,以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省散文学会、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为傲,叹于笔滞文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