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有林(重庆)
参加蔡氏根亲文化园奠基仪式
奠基鞭炮响,春雨下田畴。
一望麦苗绿,顿消始祖愁。
拜昭侯冢
蔡氏子孙巴蜀男,离家已越两千年。
昭侯冢下三稽首,王者嘉风接续传。
祭平侯冢(古体)
西河绿水绕侯寝,翠柏森森园木深。
土冢四时随风长,村民护冢冢呵民。
拜伏羲八卦台(古体)
蔡河悠悠流,白龟寿千秋。
蓍草星花放,占卜解百忧。
八卦通神祗,一画晓根由。
祀戎军国事,择日当最优。
人文始祖智,留与万世讴。
登望河台(古体)
平畴突兀一山丘,蔡侯营建望河楼。
河清河浊谁得见,只觉君侯眼神愁。
昔时城郭今田野,但见麦苗青幽幽。
望河台侧玉皇庙,观音坐下烟火稠。
古木新株绕丘转,柳荫树里鸟啁啾。
蔡印龙(湖南)书画作品

蔡纪昭(广东)
沁园春·中华颂
庚子新春,冠毒飞来,肆孽九州。惹野生动物,自寻报应;潘多魔盒,害复难收。外传华南,霾惊天下,闭户惶惶熬巨愁。春雷响,对疫情激起,万众情遒。 医生军警同仇。众院士、临危探病头。定良方决策,全民配合;设岗查哨,资物捐筹。前线冲锋,后方死守,誓叫瘟神作罢休。迎朝日,悟炎黄真谛,普世难求。
沁园春·中医颂
古有华佗,复闻扁鹊,万代泽芳。更见罗医者,秉承伟业;悬壶济世,壮志如钢。惊觉当今,西风骤起,嗟叹无辜刀下慌。呼人世,想固元保本,免遇遭殃。 宗推四诊岐黄。更拍案、论医说八纲。述先贤精髓,撰文檄荐;今人匮宝,倾力施行。理法周全,君臣佐使,量体裁衣匡国梁。中医药,历五千磨炼,自放光芒。
沁园春·潮州风光
古郡潮州,西抱韩江,北廓凤凰。看状元桑浦,西湖渔筏;韩祠橡木,北阁灯光。鳄渡风徐,湘桥潮涨,千古金山松骨昂。叹佳境,慕山青水绿,胜迹名扬。 红棉灼秀滨江。感亭韵、灯泉竞广场。更淡浮水墨,柘林渔火;龙湫宝塔,文化长廊。雅号瓷都,腾飞钢业,贡品红薯佳茗香。春长驻,喜地灵人杰,佳境齐煌。
沁园春·晋宁颂
世外桃源,中原古郡,绿水绕山。庆玄都发脉,天嘉圣域;安耕义壤,宁净新欢。积厚藏丰,功勋彪炳,金印皇封千古传。尤惊叹,有走廊通达,丝路长连。 郑和使谊南端。赞佳境、人文如桂兰。忆先贤发轫,青铜鼎铸;后昆矢志,滇地人安。庄蹻孙髯,流芳青史,玉照风光羡世间。真奇景,叹古今声响,裕后光前。
蔡文荣(广东)书法作品

蔡佰华(山东)
一、
苏禄王墓寄思,
近邻远渡道情长,浪踏飞舟楫奋扬。
身在新途朝北国,灵居异域向南洋。
王魂云卷千秋念,友谊船开百世航。
邦睦相融安则贵,亲连两地爱无疆。
二、
德州运河畅想
码头犹记运河欢,金浪情牵万里船。
通达天衢顺龙脉,往来商客接云边。
繁华已去留风影,绮丽虽存挽雨烟。
穿越明清再回首,人挤帆涌沸连川。
蔡刚(广东)水粉画作品

蔡启明(福建)
漳州水仙开花吉祥
漳郡城乡美,州和村社延。
水流通海际,仙聚在湖边。
开绽银台俏,花繁金盏鮮。
吉蛇来载福,祥瑞兆丰年。
蔡建设(广东)国画作品

蔡凌云(安徽)
长相思·春思
桃花香,李花香。杨柳青青两鬓苍,穿帘燕子忙。 笛声扬,琴声扬。欲寄相思云水长,月明人倚窗。
咏春
蔡凌云
妖娆桃李斗芳丛,皆赖春官巧手功。
试问游园来往客,谁人不在画图中?
郊野闲行
蔡凌云
城中无静地,独自觅闲行。
郊陌逢新雨,乡园忆旧耕。
水流丝柳绕,风拂麦苗横。
心绪随云远,时闻春鸟鸣。
蔡建设(广东)书法作品
蔡炳成(江苏)
评丁芒先生“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诗学观点
丁芒先生在诗学领域造诣深厚,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观点,为诗与画艺术关联的研究开拓了新路径,对理解诗歌艺术有独特且深刻的价值。
从艺术表现形式分析,此观点揭示了诗与画表达的共通性。诗歌以文字为媒介,却具备强大的画面构建能力。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用十个字,通过“大漠”呈现出广袤无垠的空间,“孤烟直”以垂直线条,在空旷背景中制造视觉焦点,“长河落日圆”以长河的曲线与落日的圆形形成对比,构建出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读者通过文字,在脑海中组合出塞外风光,文字如同搭建画面的材料,诗歌成功转化为无形的画。
画作作为有形的艺术表达,同样蕴含诗意。画家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将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以梵高的《星月夜》为例,旋转的星云、夸张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并非简单的夜空描绘,而是梵高内心世界的展现,充满挣扎、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观众从画面中感受到画家深层的情感,画作如同可被解读的无声诗篇。
从审美体验角度,诗与画虽媒介不同,但都能引发共鸣,带来美感。阅读诗歌时,读者会沉浸于诗营造的画面,体会其中情感;欣赏画作时,观者也会在画面引导下展开联想,感悟画家的表达。这种跨越艺术形式的审美互通,让诗与画成为人类表达情感、追求美的互补方式。
丁芒先生的观点,为诗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启示。诗人创作时可借鉴绘画的构图、色彩运用技巧,增强诗歌画面感;画家能从诗歌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中获取灵感,提升画作深度与内涵。
丁芒先生“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观点,展现了诗与画的紧密联系,凸显艺术共通之美。在其引导下,我们对诗歌艺术理解更为深刻,也更加珍视诗与画给予的精神财富。
蔡知桂(广东)书法作品

中华蔡氏文苑微刊管理团队机构组成人员
诗词顾问:蔡云、蔡有林
主编:蔡克修
副主编:蔡凌云
编 委:蔡宗程、蔡春梅、蔡秀柱、蔡自然、蔡典明、蔡昌铭、蔡爱萍
书画艺术总监:蔡刚
书画艺术顾问:蔡印龙、蔡文荣、蔡清
宣传部长:蔡玉泽
刊头题字:蔡文荣
微刊编辑、制作:蔡克修
《中华蔡氏诗词书画苑》微刊是弘扬、交流及发展蔡氏宗亲文化艺术,共享蔡氏宗亲文人、艺术家成果的电子公益刊物,欢迎蔡氏宗亲们踊跃投稿。
联系人:蔡云 蔡刚 蔡凌云 蔡克修
联系电话:13177639835 13337322888
投稿方式:蔡氏诗词、书画群或此微信号:蔡凌云:wxid_fmaidh06ofkj22,蔡克修:csz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