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4321期//致《格雷戈·陶斯滕·考茨克(消疼)》梦如诗、俞果/诗评蓝野
致《格雷戈·陶斯滕·考茨克(消疼)》
作者:梦如诗、俞果
诗评:蓝野
(格雷戈·陶斯滕·考茨克作品《消疼》)
你的目光,穿过纷扬的青丝
冷峻,却蕴藏坚毅的锋芒
眼底或许藏着怀疑,或许有惆怅
任性与倔强,在眼眸中滚烫
于痛苦的渊薮,收拢破碎的残章
将信心的火种,悉心珍藏
灵魂自迷茫的倒影挣脱
在温柔的托举下,缓缓归航
复苏的灵魂,仿若酥暖的春风
将融融暖意,悄然播撒四方
血液里,脉搏与呼吸同频跳荡
勾勒生命源头,那神秘的模样
似山的厚重,似水的悠长,与宇宙共融
光与力量,在黑白间肆意舒张
黑白的画布上,欲火烈烈地烧
像翻涌的霞云,似澎湃的怒浪
是烈日的炽热,是冷月的清光
是无法抵挡,磅礴的力量
这力量,跨越现实与想象
关乎传承,也牵扯消亡
在具象与抽象间徘徊游荡
是痛苦与快乐的碰撞
是伟大的礼赞,也是渺茫的吟唱
你将破碎的片段重新拼凑
绘就灵动音符,奏响永恒的绝响
让这动人心弦的旋律,世代传扬
注:
画作作者:格雷戈·陶斯滕·考茨克,德国人。1948年生于金德堡豪森;1965年至1972年在莱比锡版画与图书艺术学院学习;在克姆尼茨生活和工作。他说:“我的全部艺术只限于明暗对照法,许多地方也应归功于抽象线条的力量。这种线条有着最深刻的根源,直接对精神产生作用。” 《消疼》作品是他著名画作之一。
诗评:
文/蓝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灵魂在痛苦与迷茫中挣扎、复苏并最终找到力量与希望的过程。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生命的复杂性与力量感。
1、目光与灵魂的描绘:
诗的开篇以“目光”为切入点,通过“冷峻”与“坚毅”的对比,刻画出一个内心充满矛盾与力量的形象。目光中既有“怀疑”与“惆怅”,也有“任性”与“倔强”,象征着人在痛苦中的挣扎与不屈。
2、痛苦与复苏的对比:
诗中多次提到“痛苦”与“复苏”的对比,如“痛苦的渊薮”与“复苏的灵魂”,展现了从破碎到重生的过程。灵魂在迷茫中挣脱,最终在“温柔的托举”下归航,象征着希望与救赎。
3、自然与宇宙的象征:
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与宇宙的意象,如“山”“水”“宇宙”“光”“力量”等,赋予了生命以宏大与神秘的色彩。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哲理性,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悠长。
4、黑白画布与力量的碰撞:
“黑白的画布”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交织,而“欲火烈烈地烧”则展现了生命力的蓬勃与不可阻挡。诗中通过“烈日”与“冷月”、“痛苦”与“快乐”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生命的张力与复杂性。
5、传承与永恒的旋律:
诗的结尾将生命的复苏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通过“绘就灵动音符,奏响永恒的绝响”,表达了生命的力量与艺术的永恒。这种力量跨越了现实与想象,关乎传承与消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朽。
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力量感,既是对个体生命的礼赞,也是对宇宙与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痛苦与希望、渺小与伟大、现实与理想融为一体,展现了生命的复杂与壮美。
作者简介:梦如诗,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兼总编辑,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惠川文学社文学顾问。原《胡杨林·古风雅韵》编辑,《新浪》签约作家。
作者简介:俞果,上海人,上海大学本科毕业,拥有中共中央党校浙江分院企业管理博士、清华大学 EMBA、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文学硕士,美国罗商大学艺术硕士、美国硅谷商学院教育硕士等学位。中国心象主义创始人。衍艺圈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市场报》前艺术总监,代表作《影响今日中国的百位人物》《画家俞果艺术史略谈》,系列素描漫画作品《或许》,画家俞果艺术文字,漫画代表系列作品《天空下白云守望的树》,连载散文故事《期待微笑》,俞果哲理文字几何抽象画,情感文字《漫漫的月》。2019东京都国际书画交流展银奖得主。中国书画报和昌禾国际拍卖以及迪拜“拥抱中国”执委会 向全国以及迪拜免费发行一套“文化复兴、砥砺前行--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走进迪拜”俞果作品入选主题邮集。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唐连明、晨曦
主席兼总编辑: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常务副总编辑:芋蓉
副总编辑:追梦天涯
主席团成员:梦如诗、吕兴福、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李希勇、唐连明、晨曦、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芋蓉
主播部成员: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戴维、云水禅心、芋蓉、草莓、叮叮、竹雨、逸心、默人、艳阳、兰子、慕紫、雪莲、蔷薇、大峡谷、风铃、一米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