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年也是年
文/侯世林
“过年咯!穿新衣、戴新帽咯”儿时的记忆依旧弥新,可还记得小时候许下的愿望,如今实现了多少?
过年,是岁月深处的一抹温情,是心灵归宿的一盏明灯。尤其在农村,那份浓厚的年味,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嚼越香浓。
当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乡村的炊烟却袅袅升起,那是过年的信号,是家的呼唤。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红灯笼高高挂起,家家户户门前贴着喜庆的对联,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余香和年夜饭的香气,这一切,都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
对于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漂泊的人来说,过年,是心中最温柔的牵挂。每当这个时候,无论身处何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想起那熟悉的土坯房,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想起年夜饭上那一道道热腾腾的菜肴。那些记忆,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每一帧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大事。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忙着打扫房屋,父亲则忙着准备年货。那时候的我们,总是跟在父母身后,帮忙贴春联、挂灯笼,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鱼有肉,有鸡有鸭,还有母亲亲手做的饺子,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每一口都让人心生暖意。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为生活四处奔忙的征途。城市的灯火阑珊,掩盖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渐渐忘记了过年的味道。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收到父母的电话,询问我们是否回家过年。电话那头,是父母期盼的声音,也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们总是找各种理由,告诉自己不能回家,但内心深处,却对团聚充满了渴望。
今年,又是一个人在外过年。看着窗外的灯火,听着远处的鞭炮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孤独感。我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那头,是母亲熟悉的声音。她告诉我,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年夜饭,就等着我回去。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了多少风雨,家永远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我想念家乡的年夜饭,想念父母的笑脸,想念亲戚朋友的欢声笑语。那些曾经以为平凡无奇的日子,如今却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我知道,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团聚的珍贵。虽然我不能回到家乡,不能与家人共度佳节,但我的心却与他们紧紧相连。我相信,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雨,那份对家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都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过年,是岁月的轮回,是情感的交织。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安详;它让我们在孤独的时刻,找到了一份温暖和力量。虽然不清楚从何时起,年味已不再是当初的年味,但期盼过年的心依旧无法平静。
无论怎样,都要用热情迎接大年,一个人又如何,一个人的年也是年……

作者简介:
侯世林,90年代生,甘肃酒泉人,酒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诗协会会员,鲁南文学特约作家,金声诗刊会员,诗歌和散文作品刊发与《天山诗刊》《新玉文艺》《青年文学家》等,也散见于百度网、腾讯网、微信公众号等诸多网络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