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老年大学文学班的
总结
林海珍
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是夕阳事业的朝霞,是延续精彩生活的新起点,走进老年大学,遇见更好的自己,安度快乐晚年。
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这是来自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与赏析》班的期末总结。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学习文学,可以滋养生活,文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编者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文学班12月25日迎来了最后一节课。在这短短四个月的学习时光里,我们经历了一场快乐而充实的学习之旅。
刘兰玲老师主讲的《舌尖上的红楼梦》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红楼梦》世界的独特大门。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大观园的贾府之中,目睹那些达官贵人的中秋之夜。我们看到了贾府精致的饮食文化,那一道道精心描绘的美食,不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对象,而是成为了理解这部古典巨著的重要切入点。
在金秋十月,文学班同学们怀着激动了心情走进了东苑党群服务中心这个大课堂——悦读与赏析《红色经典,毛泽东诗词》。刘兰玲老师饱含深情地为同学们朗诵和分享了对毛主席诗词的理解和热爱。毛主席诗词气势磅礴,气贯古今,尽显英雄本色。浸润中国五千年文化血脉,激励和营养着几代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同学们受刘老师感染,纷纷满怀激情地上台朗诵毛主席诗词,有用湖南话,潮汕话等等。
知名编剧,作家龙莆尧老师主讲的《黄埔传统村落文化》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黄埔的了解和深厚的情感。我们了解到黄埔传统村落的独特建筑风格,黄埔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黄埔大概有100多个村落,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黄埔的城市步伐在加快,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区里面由我们先民经营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村落,不用很久就会消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的陈飞老师深入浅出地与我们分享他是如何读《阿Q正传》。陈老师从文本出发,剖析阿Q的种种行为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民众的麻木与愚昧。而引用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作为结束,更是振聋发聩。这让我们深刻反思,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依然存在着类似阿Q的精神状态,又该如何去避免和改变,以实现真正的进步。
文莉老师是资深朗诵主持人,她主讲的《诗歌朗诵的技巧》,充满了实用的知识与独特的魅力。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控制气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更是让我们认识到朗诵的重要意义。通过朗诵,我们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将文字中的情感以一种更直接、更动人的方式传达出来。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能够更加勇敢地站在人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校联合东苑社区主办的《风月无边——虫二诗歌分享与朗诵》会,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刘兰玲(笔名:虫二)诗歌集《听风吹雨》里的作品。分享会上,刘老师讲述了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那些灵感的迸发,那些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让同学们仿佛走进了她的创作世界。
文学班还组织学员到黄埔军校和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采风。在黄埔军校,仿佛看到了当年那群热血青年为了理想和国家的未来,刻苦训练的场景。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而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那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不易,也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在这四个月的学习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文学、对文化、对历史的敬畏与热爱。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去发现身边的文化瑰宝,去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是一段充满快乐而充实的旅程,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了我们心中璀璨的星河。

作者简介:
林海珍 广州市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与赏析》班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