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辰浅吟(五首)
(一)龙图腾
图腾,是指一个氏族或部落对其自然或神秘的对象表示敬仰的标志和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智慧、力量和神秘,她的形象和特征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宇宙的尊重,以及对多元文化融合的态度。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
炎黄子孙尊崇龙
源于历史文明程
远古氏族社会期
黄河流域蛇图腾
亦有雷神即龙议
传说伏羲为龙生
三皇五帝渐次进
龙伴世胄成象征
传统文化固龙位
说法种种不尽同
天文学上有佐证
夜空星星组巨龙
七颗星宿连成线
甲骨文显龙字形
仰韶文化考古见
蚌壳龙图状飞腾
相关形态描述细(1)
吸纳综合绘图“龙”
历史地位堪独特
彰显世界古文明
吉祥神秘并权威
寓意四季与五行
神话传说史久远
起自夏周世衍从
灿烂文化民族标
政经军艺综合成
共同意识增凝聚
继往开来得续承
现代研究获精进(2)
图腾内涵愈分明
史上印迹“龙之根”
民族信仰呈双重
情怀生命“龙之魂”
道德哲学兼包容
动静虚徐“龙之韵”
俊美飘逸磅礴雄
创世巨力“龙之梦”
睿智德泽福祉隆
雄风振起“龙之风”
大爱如水势恢宏
中国精神蕴深意
乘风助力翱长空
【注】(1)《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宋代郭虚若说龙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反映出伏羲氏族先后吸纳综合众多氏族的图腾,而综合为“龙”。
(2)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朱必知先生的《龙图腾—中国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龙是一种神奇的巨兽,它是阳性的象征,是东方的代表,寓意着朝阳、新春和肥沃多产。该书深入分析了龙图腾的内涵,寻找了中国精神之根。

(二)龙崇拜
古人把龙看作是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并将各种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为一身,作为吉祥雄伟的象征,对其有着深深的敬畏和崇拜。
世人视龙多神秘
形体象貌堪称奇
角似糜鹿头如牛
嘴如驴形虾眼齐
须似人状腹如蛇
耳似大象鳞如鱼
足犹凤爪坚定立
多物拼合成龙体
本领高强能大小
伸缩变化迹难觅
兴云布雨九天上
鸣雷闪电惊天地
开河移山面貌改
法力无边具神奇
富裕博纳世间财
宝藏龙宫广聚集
处世正直念众生
解除干旱救民急
勇敢作为独特行
冒犯天条亦无惧
世人表达美好愿
人间处处见龙迹
衣有龙袍食龙虾
龙眼龙冠并龙须
建筑龙宫与龙亭
行有龙舟龙辇驭
家具亦有龙床椅
人身尊贵称龙体
多种活动龙名配
龙灯起舞龙舟比
动物冠之龙马蚤
植物龙葵龙柏须
风水宝地曰龙穴
抽水车赋龙骨义
大吊车名龙门吊
搬运货物现巨力
地名亦多龙字属
二龙三龙四龙地
龙爪龙角与龙额
龙头龙县难数计
江河条条四十多
黄青赤白誉龙义
龙母龙王和龙群
金木水火五行集
古之崇拜图腾伟
源远流长无尽期

(三)龙生九子
龙在自然界中没有实际存在,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国人信奉的图腾。龙生九子即是其中传说之一。
龙王为后谋远计
分放龙蛋孵子息
九子皆无全龙象
各有所好独特立
长子囚牛喜音乐
蹲立琴头赏美曲
次子睚眦嗜杀斗
刀剑环口威严匹
三子嘲风好险望
耸立殿角增神秘
四子哺牢爱吼叫
洪钟兽钮扬声力
五子狻猊象狮子
铸于佛脚显威仪
六子霸下喜负重
专驮石碑缓步移
七子狴犴形如虎
狱门官衙肃然立
八子负屃身似龙
盘绕碑顶现华丽
九子螭吻好口润
殿脊防火消灾去
各扬其长启好运
百业顺遂展旌旗

(四)龙的传人
我们是龙的传人
源自于古代传说与图腾
她代表着力量智慧与神圣
将始祖的血脉思想传承
我们是龙的传人
伏羲确立了历法体统
世世代代认真遵从
自豪地以传承人相称
我们是龙的传人
先人把她视为神明
隆重地进行祭祀膜拜
激励人们在开拓创造中前行
我们是龙的传人
她以伟岸形象镌刻心中
出类拔萃 无所不能
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
我们是龙的传人
这是悠久东方文化的组成
为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发挥着维系和向心作用
龙是华夏的吉祥物
她神秘莫测变化无穷
升则遨游九天外
匿则潜于深渊中
大则绵绵数万里
小则觅无音绪踪
龙是精神的象征
她伟岸高大美好光明
勤劳勇敢不屈挠
大胆创新重信诚
腾云驾雾能无限
带来丰收与繁荣
作为龙的传人
务必把优秀文化传承
自觉弘扬龙的精神
人人争做一条蛟龙
在巨龙的怀抱中成长
在新时代里展翅飞腾
滿怀自豪与信心前进
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龙运生肖
生肖属相是一种传统标志,但由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人们对其信仰并赋予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它对世人的性格和命运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天干地支纪年循
玉兔辞岁祥龙临
生肖龙属内涵厚
追根溯源知其因
历史传说为依据
文化形象赋其身
青龙自信更坚定
目标明确前程奔
活力四射腾飞愿
任劳任怨细耕耘
勇敢果断迎难上
争先创优志夺金
独立自主闯世界
穿山越海探幽深
龙马精神扬光大
开拓进取再创新
龙年大吉百业旺
国泰民安福滿门

作者简介

王庆刚,男,笔名燕山雪松,曾任铁路分局宣传部长、高职学院党委书记。热爱文学并致力于创作,已有《煦风拂柳》、《拾贝聚沙集》等多部文学作品出版。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河北省作家采风学会、天津市诗词学会、河北区作家学会会员。中国作家文学联盟、《世纪诗典》签约作家(诗人)。天津市海河文学社名誉社长、久萍诗社成员。通过了中国新时代诗人认证,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