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不忘初心
作者‖高安生
记事起,听父亲的教诲是:做事贵在持之以恒,更要不忘初心。几十年之后,经历了岁月我现在更深的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那时父亲打比方说:你干什么事就三分钟热血什么事也做不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现在时常想起父亲在世时的这句话,父亲说:没有执著的人就像鸭子上锅台一蹿(东北农村土灶台)鸭子蹿这么一下,上不去就失去信心了,这是人生历程的一大忌,父亲也恨铁不成钢地说过我。
现在回想这些年就是没有持之以恒造成今天的遗憾。曾记得:在我的二十一岁这年,没升高中就辍学了,步入社会感触颇深,因为在我所经历的年代,偏僻落后的农村信息闭塞,即使是黑白电视机也是1984年前后才出现,小市民底层的信息是:某某家的毛驴丢了,狗丢了,就没有一点城市生活气息。

我虽生长在辽水滔滔春草晖晖的西辽河畔,我的家乡有鱼米之乡美誉。更流传着:十年九涝不离河套,但每年上级防汛工作繁重,在我十八岁那年随父亲赶着驴车出工修河堤,工地之见使我想逃离这里,憧憬着外面世界的美好还有诗和远方。为什么有这一想法呢?因为小市民底层的丑陋令我厌恶更不能苟同,生产队长也是文盲大老粗的底层。“斗私批修”都不知这句口号是什么概念!更谈不上什么规则、法则了!老百姓之间相互语言的沟通能力很差,说着说着稍有不好就拳脚相加。我和父亲出工时时常看见工地的打斗现象。清晰记得一不识文字的农民马鞭在手抽打工地上的屯乡,还振振有词地说:“日满留下的一句话是,中国人奴隶性!我让你知道什么道理。”那时的我看在眼里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魇。与此同时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是:老农进城穿身趟绒,看电影不知啥名!分不清男女厕所,挨一电炮不知哪疼。这就是商品匮乏年代城乡差别的体现。
那时的我极力想逃离这一生存环境,就同父母提出要去当兵,这一问题难的父母叹息不止,父亲急得更是在屋内不停地走动,做为农村的一名普通老师,哪有什么门路?但难得父母心,母亲不识文字只能无可奈何!情急之下父亲想到了他的学生王县长(也是母亲方面的亲戚),但平时很少走,因为父亲读书人清高,反感请客送礼那一套的世俗,但这一次为我实现从军梦豁出去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礼拜天上午,父亲带我骑自行车沿着故居老屋北的防洪大坝进城去找王县长。到县长家时已日近中午,王县长及家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父子俩,王县长从母亲方面论称呼我父亲二姐夫,玩笑像说相声开口说到:“无事不登三宝殿,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今日到访一定有事找我?”父亲说:“真有事相求王县长,”“是师生关系呢?还是亲戚角度?”王县长问。
“当然是亲三分向了,要师生角度我只能问寒问暖,也得帮忙”亲戚亲了有好酒,县长夫人真的下厨做起了小鸡炖黄蘑。父亲接着说:很惭愧教书多年自家学生没升高中就辍学了想当兵,王县长说:“踊跃参军是好事!不过今年咱县是洪水重灾区,你们乡又是水灾重点征兵名额会紧张,但我尽可能把孩子送到部队去锻炼锻炼。”

没想到我真的如愿穿上军装,实现了梦寐已求的从军梦。在我复役期近满,更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特区的影响下,都想复员到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有番大作为,然而复员到地方安置工作是国家头疼的大事,真后悔忘记当时迫切从军的初心,更醒悟的是,没有毅力的人是不足以长期走下去的。如果留在部队,可能另一片天地,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做事贵在持之以恒,更要不忘初心”是一种对自己的坚持,一份执着,更是对自己人生幸福的守候。现在我的孩子一身军戎,更要悟得这句话……


作者简介
高安生,笔名平和,55岁,吉林双辽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酷爱写作。曾服役空军某部,现离京返乡护理八旬卧床老母,还心存梦想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