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之与天中紫光
——纪念天福山起义85周年暨山东省天福山中学创建七十周年

我的天中情怀(一)
天中初十级二班,高六级学生 于学之
我是1961年八月考入天福山中学。入学报到第一天,就见学校创建元老之一王善樵秘书,在学校黑板报上,用他标准的正楷粉笔字,书写着天中高一级老大哥升入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高一级学长1961年七月首次参加全国高考85人,升入高等学府59人,升学率高达69.41%,荣登全省榜首。引发了心中的强烈冲动:天福山起义组建的人民军队,从家乡天福山走向全国各地,打遍天下无敌手(由《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丛书及亲友邻舍在外地服役得知)。不曾想天福山中学的老大哥,也能从我脚下的校园,奔向全国各大城市著名学府,在教学谨严的齐鲁,荣登榜首。天福山,真是不简单。
跨入天中校园,建校初始的教职员工除王善樵秘书外,还有老师马传仁、丛树欣、葛增华。总务主任孙华楠。
葛老师教数学,一上课,先自我介绍:"我姓葛[gě],也就是諸葛亮的[gě]。”有的同学就私下在后面加上了一句:同学们有不会的来找我。这样一来,大家对葛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

进入初中的第二学年,迎来了天福山起义25周年和建校十周年纪念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引起了心中强烈冲动的是,学校请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徽:天福山中学。并赋诗二首:
其一:文登天福山,为胶东抗日武装起义地。1952年曾建天福山中学以为纪念。兹届起义25周年并建校十周年,爰树碑刻石,长垂不朽。
义帜高擎廿五年,
学宫新建海东天。
继承革命英雄业,
开拓红专子弟田。
天福原由人力造,
前徽专赖后生传。
理琪日夜雄师吼,
为国献身要占先。
郭沫若
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其二:理琪同志乃武装起义时胶东特委书记兼司令员,于攻打牟平雷神庙之役,光荣牺牲。特为造像,奉为楷模,诗以赞之:
天福英雄是理琪,
献身革命国忘私。
当年猛打雷神庙,
今日高标星宿旗。
百代东风吹海陆,
一方化雨仰宗师。
文登多少佳儿女,
接力还须步伐齐。
郭沫若
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赴天福山起义纪念地参观,迎门照壁上红色诗书:
只知有党不知他,
赢得荣誉后代夸。
为了人民拼死战,
一腔热血洒疆沙。
心中振撼,非同一般。
请西字城刘锡荣老前辈讲述天福山起义的经过,感慨万千。
由杨善臣老师作词,马传仁老师谱曲的天福山中学校歌,唱遍了天中校园,学校逞现了蒸蒸日上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教学氛围,这是我六十年以来记忆犹新,没齿不忘的纪念活动。

初中三年,对我吸引力最大的是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
三年走读,在校时间不多,除了节假日、班级和学校有集体活动外,每天16~18点课外活动两个小时,基本全在阅览室度过。各种报刋、杂志,各个大学的文史哲、数理化学报,使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每次都是管理员关门,我才回教室背上书包,步行七里路回家。回家后看从学校带回来的小说。别的同学争当班干部,入团,对我好像诱惑力不大。
在初中,唯一算是拿得出手的是,写了一篇作文,由于迟交两天,别的同学都被老师写好姓名,发了下来,唯我的作文本不见。张凤仪老师是初九级六个班的语文老师,和初十级语文老师同桌办公。看到桌上语文课代表放着未写名字我的作文本,就收在了初九级学长的作文本中,看写得还不错,就在六个班中作为范文讲读,并讲是那个同学的,自己把作文本取回。
结果三百多学长,无一人认领。就交给了初十级的语文老师,在十级各班讲读后,还未有人认领。这边我找语文课代表要我的作文本,他也很无奈。终于论到十级二班的语文课讲读,将近一个月,终于找到了我的作文本。
临到初中毕业前的升学考试,由于不是班干部,不是团员,招收高中又是自己的母校,为学生又为班级升学率负责,班主任张仁泽老师建议我报考技校,不要报考高中,说的很实在:你不是团员,在学校表现一般,同等分数,自己的母校不会录取你。报考技校,录取率要高一点。升大学当科学家报效祖国是我的理想,我坚决不同意考技校,将志愿填写为高中。
我从小学起,最大的特点是不怕考试,一直认为:试卷在自己手中,我说了算。试卷一上交,想也没用。所以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读书多,政治、语文、史地、生物不用下大功夫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对数理化力求准确无误,检查再检查。结果高中还真录取了,成为天中高六级的不显山露水的非团员一分子。
天中高六级是从天中初十级四个班,加上了高村中学两个班考取的,升学率1:6。学校对高六级非常重视,想在升学率上,在高一级至高四级稳居全省高考升学率第一的基础上,一举拿下高考升学率全国第一。
由于高六级是两个中学六个班级择优录取的,除我之外个个在初中都确实不凡,例如王昌文、褚宗怀等,虽和我一样在初中未入团,可都是傲视天下,非池中之物。虽1967年才应届高考,若1966年高考,他们两人都做好了准备,早一年参加全国高考。故而班级里互不服气的精英众多。我高一时还在走读,不参与班级里的是是非非。但与同学的交往中,好像是有些认识差距太大,不经意中做些不关紧要的调解工作。结果高一下学期,我入团了。入团不久,竞在群豪争雄中,不经意中选上了班级团干部,我便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凝聚力,较好的端正了班级风气。
高一走读期间,也是一篇作文,这次是由高五级班主任暨语文组组长楊善臣老师,收入高五级作文簿中,做为范文讲读。高五级学长们无人认领,转给高六级,我找语文课代表于以香,要了几次,她也找不到。结果王德华老师在高六级讲读罢,才到我手。
高二是高考拼刺阶段,我开始有目的打好考入高等学府的根基。同学老师都认为我要报考文史哲,但我的理想是理工科。故《三角函数》毕业考试,无一差錯,得一百分。
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我的看课外书时间充足,看报纸、看书的机会就多了,特别是大串联。天中五年,未到过文登城,一串联,做为毛主席的客人,一下子到了北京。最荣耀的是,一九六六年十月十八日,在德胜门,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与荣风电等同学冲破阻力,1966年12月去北京见到了毛主席一样,这是高六级和天中学子永远的荣耀。如同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主席初进北京,就检阅41军连以上干部和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英雄炮团全体指战员一样,都是天福山永久的荣耀!天福山永远的自豪!建国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大阅兵,人民军队百面战旗,源于天福山即有六面。作为天福山人,当时虽在莫斯科旅游,比较中苏此情此景,心中无比骄傲。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崇武以东海战,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一举击沉美制蒋舰永泰号,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九六七年底,看到海战英雄张逸民,在两报头版发表:永远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民海军,心潮澎湃。
一九六八年三月,我离开了同窗共读六年半的同学和母校天中,应征入伍,所属部队正是《海鹰》电影展现的英雄部队。即海军鱼雷快艇第六支队,创始人之一,即是诞生于天福山的第十八集团军山东胶东军区海防支队,挺进东北时,楊子荣的老首长和战友,成军于天福山的、中央军委编制内的、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一一胶东军区海防支队支队长田松。同入此部队的有校友殷熙振、邓炳春、高毕建、吳作礼、于昌石。
海军鱼雷快艇首战和末战告捷就是田松任首任大队长的海军鱼雷快艇第三十一大队打的。而入伍时的支队政委,就是击沉蒋舰三艘、击伤两艘的海战英雄张逸民。1968年8月,奉中央军委之命,海军鱼雷快艇第六支队与第十六支队调防。海军鱼雷快艇第十六支队支队长刘秉义、副支队长李志武,都是1944年从威海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组建的胶东军区海防支队的骨干,杨子荣的战友,1945年十月挺进东北后,一路血战至牡丹江,组建牡丹江军区,后大部编入四野38军112师。刘、李两首长就是从38军112师于1949年调入海军的。

1974年第一季度,天福山的最荣耀时刻到来了。天福山起义发展起来的挺进东北的41军,原塔山英雄团副团长、时任海南军区司令员的江雪山,原白台山英雄团团长、时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西沙前指总指挥江海,在原胶东军区16团团长、东野四纵四野41军123师师长、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军区西沙前指总指挥江燮元,和在原胶东军区司令员、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在一月十八日西沙海战胜利的基础上,于1974年一月二十日9时35分,下达收复西沙的命令,曾任八路军山东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威海独立营(县大队)营长、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盟中国战区对日作战第一个解放的文登县城(1944年8月30日)的四支主力部队之一(文东、文西、荣城、威海四个县独立营之一。注:比被大吹大擂的美蒋联军1944年9月15月首次从日军手中夺占、解放的云南滕冲县城,早半个月)的江海老英雄以五十余岁高龄,带头冲锋,一举收复被南越伪军长期侵占我西沙金银、珊瑚、甘泉三岛,生俘南越阮文绍伪官兵48人,美军少校联络官1人。这即是一许三江战西沙,军中流传久远的源于天福山雄师劲旅战天涯佳话。胜利完成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生前指挥的最后一仗、主动出兵收复国土的第一仗。
就在天福山起义部队的老前辈在祖国的南疆西沙群岛高歌奏凯的几乎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天福山中学,爆出了震惊全国的大新闻。
1973年十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我所服役的海军鱼雷快艇第四十一大队,换装为导弹快艇。当年十一月奉命随编驾艇去福建宁德三都,将鱼雷快艇交给海军快艇第21支队,12月换装为024型导弹艇。就在收复西沙战斗的前两天1月16日,发现了1974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刋载的母校长篇通讯:《坚持为无产阶级培养接班人一一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中学进行教育革命的调查》。据说《烟台日报》于1月16日在头版头条全文转载,但我未亲见。197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我又仔细阅读,并向战友介绍。特别告知我们的校徽是郭沫若所题并赋诗赞颂,赢得了战友的崇敬。
1974年一月这一南一北、一武一文的两大战役,为天福山增光添彩,为中华文明添砖加瓦。
天福圣山,我的家园,我永远自豪的乡恋。
天中紫光,我的学苑,我索取知识的源渊。
写于 2022年11月30日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