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刀下时
文/孙宜峰
“芒种刀下死,老少一齐亡”农谚。死对亡,工整。
“芒种刀下时,老少一齐亡”吾言。如橙黄桔绿时,浪漫。可回忆。
“芒种刀下死,老少一齐亡”何故?芒种前十多天,农民已经收获了菜籽,三夏农忙的大幕正式拉开了。收完了菜籽,收大麦,等不到芒种,小麦已经笑弯了腰。芒种当日,成熟的、未成熟的麦子,都要收割。季节不等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小麦上半年,水稻下半场,定时定点,互不相让。

“蜻蜓飞、扫帚舞,东奔西跑有劲头。知了叫,我欢笑,南追北堵没捉到。”这是夏忙时节我们去生产队的“场头”玩耍时唱的儿歌。我们在场头看对门的“辣四爷”用牛做场、打场,看大人们用各式工具晒场、抢场。免不了还写一篇老师布置的作文《抢场》。一般都是这样的:刚才,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场头上晒满了麦粒,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哪知,太阳说变脸就变脸,不一会儿,乌云滚滚、雷声隆隆、狂风大作。“抢场了”“抢场了”,急促的叫声不绝于耳,人们从四方八方奔向场头,有的用“摊爬”推,有的拿扫帚扫,有的……还有的……大家忙的大汗淋漓,不亦乐乎。当用塑料布盖好一堆堆的麦粒时,雨哗啦啦的“下”下来了。这时,汗水粘附着灰尘,雨水冲刷着麦芒,大家一起笑了。笑得真好看。放忙假时,我们要去田里拾麦穗。太阳火辣辣的,婶婶姑姑们挥舞镰刀,在麦垄间霍霍前行,刀响处,撂倒一个个的“麦把”,露出一张张挂着汗滴的笑脸。有时她们会手下留情,洒落下来一些麦穗,我们快快的收入囊中,回家交于奶奶收拾,兑换挂面。算是保留一点资本主义的尾巴。
“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哎嗨嗨,哎嗨嗨,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间,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这是夏忙时节我们去田头慰问演出演唱的歌曲。那时,周巷小学文艺宣传队是飞机上吹喇叭——名声在外。拿手的有四个节目:歌舞“长征”,表演唱“我是公社小社员”,三句半“社会主义好”,话剧“批林批孔”。知青董迎节老师艺术指导,葛文斌老师编剧节目,曹国岚老师制作道具,用硬纸板剪成镰刀和刀柄,刀柄双层夹住镰刀,用订书机订好,刀背和刀口分别用灰黑色和银白色涂起来。活脱脱的一把镰刀。每个人自带一只小竹篮,脖子上搭一条毛巾,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活灵活现,观众笑开了怀。至今,童声还在耳边回荡,还能模仿当时的歌与舞。

在周巷中学工作时,学校有个代课教师,叫秀,父亲早逝,母女生活,高考未中,来校代课。家里没有男劳力,夏忙时节,“挑麦把”是个大问题,我组织团员老师献爱心,数学刘老师自高奋勇,言“自挑粪桶”,语文周老师不甘落后,曰“不做矮子”,一拍即合,走向麦地。“麦把”并不重,但蓬松,刺背,要用绳子拉紧,才能多运一些。人多力量大,几个男子汉肩挑背扛,两个小时结束了战斗。田里的农妇见之,有叫好的,也有嘀咕的:这几个公鸡猴子打什么歪主意哟。那时,学校没有围墙,校园景象尽入眼帘。我们穿着白衬衫,按部就班,上课上班上晚自习,晚饭吃的早,有村民见之戏言:“我们忙的屁股冒烟,这些教书先生倒好,吃晚饭掏鸭蛋了。下辈子我也要做个教书先生。”三夏大忙,的确是最忙的,常常忙得屁股冒烟,田地里稻草人也算个人,才好。
分田承包责任制时,家家户户在夏忙时节都要自己“脱粒”,欢乐而紧张。脱粒用老虎机,一种脱开麦粒的工具,形状有点像老虎的头。内部装有订上马蹄型铁钉的滚轮,由柴油机带动,用血盆大口“喂入”麦把,利用滚轮的惯性转动,麦草从前面喷出来,麦粒留在下面。老虎机由生产队安排的电工“三辣子”专门负责,轰隆隆的声音从早响到晚。我家人多齐上阵,分工协作,搬麦把的搬麦把,“喂老虎”的“喂老虎”,“扬麦子”的“扬麦子”,堆麦草的堆麦草。有条不紊,一气呵成。但是,结束之后,一脸的汗水,浑身的麦芒,口鼻满灰尘,喉咙冒 “青烟”。难受无比。赶紧回家冲个凉水澡,舒服。

后来,到城区学校工作,与芒种渐行渐远。少了汗滴,也少见了起伏的麦浪。
如今,“芒种刀下死,老少一齐亡”已经成为过去时。芒种还是芒种,麦子依然飘香,成熟的、未成熟的麦子,还是一起收割。但是,当年收割的镰刀已入库,打场的耕牛已退场,少了昔日的汗滴禾下土,少了以往的灰尘满天飞,没有了机器嘈杂的轰鸣,没有了麦芒刺背的痒痛。放眼望去,田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只见滚筒一边滚动,麦穗一边卷入,金灿灿的麦粒从空中高高的喷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喷到旁边随行卡车的车厢里,自动装袋,一条龙完成。同时,麦草还田,孕育新的生命。你看,新时代的农民笑意盈盈、幸福满满,怀揣着希望。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新月异、风光无限,追逐着梦想。
今天6月6日,又到芒种开镰时,太阳红火,气温三十余度。一起去瞧瞧麦地,闻闻麦香,看看丰收的景象,收获美好的时光。
2022.06.06

【作者简介】
孙宜峰,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教师,扬州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教学余暇,喜欢看看书,写写字,写过一些诗歌在报刊上发表,写过几篇文章在“汪迷部落”中交流。四时八节,也喜欢做几个传统小菜。淡墨浅语,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