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风水学大师冯松老师的佳作《物质风水学》第二辑「飘舞的剑」(1644辑)
冯松著《物质风水学》连载
第一章 物质的来源、分类、特性
《鹖冠子》曰:“天地成于元气”。 《知北游》张载曰:“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遗书》卷十五)朱熹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气之流行,充塞宇宙”。将三位古先贤意思叠加起来,意思就是宇宙由气生成,万物皆由气生成,整个宇宙充满着气。古人的宇宙论和万物生成论也得到了当今科学界的认可,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了高速运行的高密度物质,而且时刻都在相互作用,时刻都在与宇宙万物发生生克关系。自然界中,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下产生,人的一切吉凶祸福都源于物质之间的生克变化。那么首先要知道物质的来源、分类、特性,作用于事物后有哪些表象特征,这样我们才知道人与环境物质的作用关系,才能进行深入研究,否则一切皆为空谈。要弄清楚这些,单凭现代科技或风水学都做不到,因为现代科技对物质的研究还存在局限性,风水学对物质(气)的解说比较抽象而简单,只有将风水和相关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从物质方面系统性进行研究,才能揭开其奥秘。
第一节 物质来源
风水上说的气其实就是科学界说的微物质,那么它是从那里来的呢。
一、古人论物质来源
我们的先贤在当时的认知背景下,把微物质命名为气,虽然对气的来源没有追踪到底,但对气的认识已有很深论述。比如:《葬书》“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人的身体来源于父母,父母死后葬在地下,父母的尸骨就可以荫佑后人。所以活着的人是由气聚集形成,气凝结后就成了人体,人死后,尸骨留存了下来,将尸骨葬于地下,尸骨发出的气依然会进入到后人身上荫佑后人,这就是人死下葬后尸骨能对后人产生作用的原理。《葬书》:“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行于地下,气化生万物”意思是说气来源于土,气在地下运行,气能生成万事万物。从《葬书》上看,葬乘生气的气来源于人体、泥土。
二 科学论物质来源
宇宙中泥土、岩石、矿石、水、动植物等所有物体共分为三大类:一是生命体、二是非生命体,三是界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物体(水)。不论是哪一种物体,都存在五个维度空间(水除外),其自身的微物质时刻都在运动、时刻都在裂变、时刻都在发射不同层级的物质。物质发射的原动力来源于裂变,裂变的原动力来源于物体自身内部物质运动,自身内部物质运动的源动力来源于物质内部物质与反物质不平衡,物质与反物质不平衡是由高一级维度空间的物质进入低一级维度空间,导致低级维度空间物质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造成维度空间中的正反物质不平衡,从而产生裂变。生物属性物质生成夸克级物质,夸克级物质内部结构决定了生命体或非生命体,这是生命体物质和非生命体物质的最初形成,也即是夸克级正反物质的最初形成。生命体物质内部结构中,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力量也是平衡的,非生命体物质内部结构中,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力量也是平衡的。当生物属性物质进入四维空间,在四维空间中会生成新的夸克级物质,由于进入四维空间中的生物属性物质种类不同,导致生命体夸克物质和非生命体夸克物质出现不平均增量,从而使四维空间中正反物质力量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夸克级物质裂变,也即是出夸克级物质发射。当生命体夸克级物质或非生命体夸克级物质进入三维空间,也会生成新的场能物质。非生命体夸克级物质生成非生命体场能物质,会导致场能物质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力量矢衡,从而造成场能物质发射。这样逐级生成,直到生成宇宙万物,所以宇宙万物都存在物质与反物质。
各个维度空间的物质与反物质在束缚力和排拆力的作用,都在相应空间轨道沿着各自轨道运动,共存于物质体内,由于两种力量平衡,物质与反物质得以保持稳定。在外力作用下,也即是在同维度空间物质进入,就会导致正反物质力量失衡,从而造成该空间物质发射。物体在自身物质运动下,也可以造成物体内部的物质发射,因为物质在各自轨道运动时,也有脱轨现象,物质的脱轨运动也即是物质发射现象。任何物体或物质失去物质或反物质,物体或物质都将不复存在。在自然或人力等外力作用下,物质与反物质被分离,再相遇时就产生聚变(也即是科学界说的湮灭)生成高级维度空间物质。任何物体时刻都受到自然界外力的作用,所以宇宙万物时刻都在发生裂变,时刻都在发射物质。不同物体的裂变量和发射的物质的空间各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物体裂变产生分子或原子,分子裂变产生原子,原子裂变产生场能物质(场能物质是中子、质子等的总称),场能物质裂变产生夸克,夸克裂变产生生物属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是不可再裂变的基本单位元素。物质与反物质也即是易经上说的阴阳,古人说:“有阴必有阳,有阳必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就是这个道理。
生命体物质发射的不同空间的物质主要属于生命体物质,在常规状态下裂变发射出来的不同空间的物质的量多少,按逐一递减排列顺序是:夸克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场能物质。人由有机物(以生命体物质占主导的物质)生成的,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物(以非生命体物质为主导的物质),所以人发射的主要是夸克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和场能物质的量相对较少。比如:父母或兄弟姐妹远隔千山万水,如果一方发生重大灾难,另一方就会产生感应,这是人体在相互时时传输夸克级物质的现象。特别是单卵双胞胎产生的反映特别明显,原因是两人的夸克级物质结构和五行属性高度相似,时时相互接收的量比较大。由于发生灾难的一方,在发生灾难前,身体里进入了大量物质,将其五行属性物质组合改变,导致三维以上空间的正反物质比例失去平衡,从而发射大量夸克级物质,当大量失去平衡的夸克级物质进入另一方身体的三维空间,引起人体二维空间物质改变,人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感应。
生命体物质也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聚变产生生物属性物质。比如:殡仪馆火化尸体时,尸骨裂变生成各层级物质,主要产生微粒、分子级、原子级、场能物质、夸克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除微粒留存而外,其它物质全部回归自然界,作用为一种能量被自然界重新利用。在整个裂变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强不够,产生生物属性物质和夸克级物质的量较少,同时火化时,尸骨未受到集束性外来场能物质冲击,当夸克级物质进入后人身体,由于量少,加上其五行属性组合未发生改变,对后人只起到能量补充的作用,由于人体能量需求量大,产生的作用不会被发现。
非生命体物质发射的各个层级的物质主要属于非生命体物质,非生命体物质有稳定性和非稳定性之分,另外,非生命体物体不是绝对的纯净,它还同时含有生命体物质。不管是稳定性或非稳定性,所有非生命体物质在自身物质裂变下都会产生场能物质、夸克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非生命体物质在外因条件下,也即是在高温高压或催化条件下,可直接聚变产生大量生物属性物质、夸克级物质、场能物质,发射的物质具体以哪种物质为主,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物体来判断。岩石、泥土、铀、钚等在常规条件下主要发射场能物质,夸克级物质和生物属性物质由于量小可以忽略不计。朱砂属于生命体矿物质,主要发射夸克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而场能物质量小可以忽略不计。从整个物质裂变发射量来看,非稳定性比稳定性的量大很多。比如:岩石、泥土、建筑物等属于稳定性非生命体,如果不形成尖端对着人体,散射性发射的场能物质不对人体产生伤害,就算形成尖端对着人体,发射的集束性场能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铀、钚、钼等属于非稳定性非生命体,发射的场能物质量比较大,不需要集束性发射也能在短时间内对人体造成伤害。不论是稳定性或非稳定性非生命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都会产生不同层级的物质,只要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程度,会直接聚变全部产生生物属性物质。比如:太阳、地球、月亮等星球的球核内层产生的物质都是生物属性物质。
水的物质裂变量对于稳定性非生命体物质来说是非常大的,而且各个空间的物质都具备,并且发射的各个空间的物质量差距不是太大,各个空间物质量的大小按照场能物质、夸克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排序逐一递减。生长着的植物比木材含的生命体物质比例较大,因此,生长着的植物和木材发各个空间发出的物质量各不相同。
星球由非生命体和生命体物质组成,非生命体占主导地位,但核内层(地球五维空间)的温度非常高,压强非常大,不论是生命体或非生命体物质,都可以聚变产生生物属性物质,而核外层的温度和压强只能聚变产生夸克级物质。当核内的生物属性物质发射后,核外层还未裂变的场能物质回流到核内层,同时地幔的液态物质回流到核外层,地壳又填充地幔。《葬书》上讲的生气就是地球地核内层发射出来的生物属性物质。生物属性物质从地球中心部位发出,到地球表面甚至到整个宇宙空间,有一部分沿山脉运行,从地球之穴位(地球之穴位即是阴宅风水中所谓的穴心或葬坟的地方)发出,为尸骨、人以及动植物提供新的能量。辟谷功的原理就是用意念引导生物属性物质进入人体,为人体生理机能提供能量,所以修炼辟谷功,不吃饭也可精神饱满。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