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老及吾之老
苟平刚(甘肃)

“老”此字初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拐杖的长发老人的形象。“老”字本意是年纪大的人,又引申指时间长,即长久、陈旧,用老作意符的字大都表示年龄大,如寿、耆、耄、耋。
行走在大千世界上,举目四望,“老”便纷至沓来,青山不老、老树昏鸦、老眼昏花、垂垂老矣,无不诠释着生命的坚强或脆弱,漫长亦或短暂。
频频回首,前尘往事不堪回首。小如蝼蚁的人们穿行其间,驾驭着生命的一叶扁舟时而乘风破浪;时而随波逐流;时而跌至漆黑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当然我也混迹于时光的漩涡里,跋涉在红尘深处,为了一日三餐,为了衣食住行,堕落成生命的奴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之上,我学会了察言观色。父母脸上的云彩切换自如;邻里乡亲们的眉梢舒展亦或紧皱;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们灿烂又或悲戚的眼睛里,写满了故事。年少轻狂的我走走停停中,悄然长大成人,倏忽间父辈们一一老去,于某一个大雪纷飞亦或阳光普照的清晨、黑夜中溘然长逝。匆匆那年那日那时,背影越走越远,这个薄凉的世上已是泪雨滂沱,淋湿了整个世界。那一声声动人心弦的唢呐在耳畔一次次响起,洒落了一地凄凉和悲伤。这一切怎能说忘就忘了;这一幕幕怎能烟消云散呢;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怅然若失呢?
魂牵梦萦的硷畔上,跋涉过的高高的山岗上;走过的阡陌垄上,脚印层层叠叠仿佛重重叠叠的日子,分不清昨天、今天亦或明天。一座座孤独的坟茔上,荒草凄凄缱绻着生离死别。这一抔抔黄土地的深处掩埋着我最亲的人,掩埋着熟悉或陌生的父辈,青壮年以及同龄人。这深深的大地最深处也埋藏着我深深的爱,我的根、我的灵魂、我的血浓于水。

曾经,耄耋之年的父母,行动迟缓,目光呆滞,也曾用一颗滚烫的孝心端茶奉水,嘘寒问暖,排解着他们日益消沉的心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使我心旌荡漾,欣喜若狂。及至最后的日子里,也曾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学着返哺的乌鸦、跪乳的羔羊,煎汤熬夜,寸步不离。多年以后空落落的心还是无处安放……
人常说:“养儿防老”,拭目现实生活中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试问我的老年,他人的老年,诸天下的老人的老年真的衣食无忧,真的会快乐幸福的度过晚年时光吗?
新时代的巨轮轰隆而来,猴子似的我们捡着芝麻丢了西瓜,为人父为人子淡忘了如何去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甚至还有恬不知耻的人对家养的宠物呵护备至,却对养育之恩的父母弃之如敝屣,是人性进步了还是忘记了本性。
空心村里的老人们,处境堪忧。候鸟似的游子们来去匆匆,那份久违的温馨还未捂热,仿佛故乡不再是故乡,而是人生旅途中一个又一个的驿站……
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苦思冥想,惶恐不安,俗话说孝行天下,自是根深蒂固。然而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一朝一夕的传承,潜移默化的延续。当然这也是这一代人、下一代人最最缺失的东西,急需输灌、学习、传承、发扬光大!
唯愿全天下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