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本身是一张名片
――读曲近的诗集《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
文/颜克文
我自参加工作迄今为止,每年坚持订阅诗歌刊物,一直保持着读诗,写诗,品诗的习惯。转眼到了2009年,我浏览到《星星诗刊》第五期的一个书讯:曲近新诗《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这让我兴奋,可以读到他未曾面世的诗作。我刚工作那会儿,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是挤时间去搞画画。那年,我查阅以前的诗刊,目光停在了1995年《绿风》诗刊二期上,翻到封三,是阿西的漆画《吐尔扈之鹰》,曲近作诗。又翻到《绿风》诗刊第三期封三上,是宋席诚画作《麦西来甫》局部壁画,曲近作诗等等。这些印象在我脑海里清晰、定格,诗画联姻,即诗中有画,画里见诗。所有这些已成为曲近的一张名片,诗行天下。曲近陆续出了三本诗集,《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是他的第四部诗集,我捧着它,像寒冬里手捧熇薯,欲一口吞下。
我通读曲近的诗集《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时,有一口气读完的念头,可是不行,刚上岗那几年,时间概念特别强,不能耽搁正事,读诗集,只能挤时间。
读曲近的诗,我看得出:他在近些年诗风起了一些微妙变化,其诗歌典雅、简洁的风格追求更纯粹些,且他在追求外在形式美的诗意构筑的同时,以结构缜密见长,蕴含着新鲜且丰饶的诗性意义。这些都因他多年当编辑的缘故吧。我读这部《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像吃第一口熇薯一样,那么急切。“画中国画的眼睛/读中国画的眼睛/任何时候/总是黑白分明/读着画着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迷失在黑白艺术之中//剩下的两滴墨/一左一右存入眼眶/使人的感情/变得又深又浓/似乎随时都会溢成/淹没一切的汪洋”(《水墨眼睛》)。通过描画眼睛,使诗歌灵动跳跃富有节奏感,拓宽了诗意之美,在“就把自己迷失在黑白艺术之中”那般微妙里,如夕照留痕,高举火把。这不仅表明诗人对艺术追求的真正艺术表现,也是我读这部诗集所要应证的第一件事,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我们不妨再看,在诗人充满超脱意味的笔下,时有歌吟生活的个体本真,其作品风格仍保持着典雅、简洁之处,时有讽刺的笔调,撩起诗魅的幻象,其理想气象和照颎的精神体验是一般诗人不及的。“快如离弦之剑/轻如飘渺的云/看不见也摸不着,忽远忽近/把空气擦出响亮声,风过无痕//透明有力,善于鼓劲/所到之处,一片欢歌/皆是野调野韵/风过无痕//无中生有,见缝插针/针鼻里穿过斗大的灵魂/触目惊心/风过无痕”(《风过无痕》)。
经过了数年诗歌编辑的打磨,他在自己创作的诗歌技艺上以其独特的心灵感悟、思想敏锐、崇尚信仰和诗情韵律为我们铸造了一个具有立体感的诗歌名片。这张名片具有“艺术是民众之魂”时代诗人的民本关怀精神,具有“十月情结”的母性情怀,具有诗歌之草原和精神草地之深邃,具有共筑诗意高地的鸿篇酿制,故把《钉子的思想》放在开篇。“一颗钉子/如一束严厉的目光/把它喜爱的物件/牢牢地钉在墙上//钉子看一件东西/执着而倔强/它锋利的光芒/不肯眨动一下/直到把某种事物/固定在一个地方//……这就是钉子的思想/把打击转化为信仰”(《钉子的思想》)。这是通过对人们沉浸在心魔下的一切事物会质变的权衡,达到对尖锐的思想的热枕宣泄与揭示。所有这些诗作围绕一个目的──良知展开:“能精简的都精简/只带眼睛去草原//给嘴巴放假/让耳朵休闲//旅游目的/就一个字:看//把所有的景色都合拢过去/让眼睛美餐//眼睛富有了/精神才粲然”(《只带眼睛去草原》);还有更具表现力的是:“匆忙的灵魂/游鱼般穿梭着/寻遍人间/却找不到一杆/能够衡量它的秤//良知能估量灵魂的轻重/但良知总是默不作声//一些灵魂被记忆风化了/一些灵魂却像锚一样/永远沉在人们的心中”(《灵魂的质量有多重》)。这样的诗意表达充满着触目惊心,层层递增。接着看:“透明有力,善于鼓劲/所到之处,一片欢歌/皆是野调野韵/风过无痕//无中生有,见缝插针/针鼻里穿过斗大的灵魂/触目惊心/风过无痕”(《风过无痕》)。在诗意草原的放映机里播放,事件与灵魂构成了曲近这部《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的主要故事框架,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灵魂的截获上,而是把灵魂所衍射的剧场或真相引向本质并显像出来。“一条隧道/桑叶进去/丝绸出来//汉文化/在一只昆虫的体内闪光/如深夜里的一粒火苗/引领灵魂向家园奔跑”(《蚕》);“抽刀断水时/水也负痛而叫/只是水的叫声/不像有些动物的叫声那么恐怖刺耳”(《水的伤口迅速愈合》)。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要依靠着一定的生活剧场而存在,但这种剧场因内在与外延上的差异既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又能让你在生活事件中重蹈覆辙,在处理诗歌与剧场的关系上,就会转变成现代意识光照下的纯质的面貌或清晰的条理,如《桥》《狐皮》《年轮》《打碎的水》《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等。这些诗让我读懂了他在追求外在形式美的诗意构筑的同时,以示璧玉之美。
不日,我重读诗集,这些诗形象逼真地幻化出场景写意与朴实写真,也证明了曲近的诗在那微波曲折的文创路上,焕然一新。
风卷操场一片焦黄
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
两排牙齿切断枯草
发出骨头断裂的声响
灵魂的山谷里牧歌回荡
远的山岗
近的村庄
金箔覆盖一片安详
收获的人群来去匆忙
金黄的五谷颗粒归仓
车辙身陷
脚步铿锵
全因负载着一年的希望
全因负载着秋天的重量
沉重塌实了每颗心
――《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
他用字不多,诗歌的画面感却强,触痛人心。在直面人生的诗歌写作中有诗意灵动的节奏感以及中国西部文化的传承使命。如是说,在他身上表现着一种西部文化的特殊名片。
在这里,诗学与绘画,韵律与古诗,大抵是文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手艺,诗人是也,画家是也。“穿过太阳的飞翔/是一种青铜的质感/一个民族/纪念牌一样的耸立起/顶天立地之形象//所有的动感/都充满了力量”,此首诗是他为阿西的漆画《吐尔扈之鹰》而作。这是题外话,也是诗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展现,现拿来展示不是做对比,而是引领读者观照诗人澄莹的内心。
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地探寻强国梦、强军梦、小康梦,以致飞腾成华夏的乡音,为百姓谋福祉。在这里,我拿《乡音是一张名片》中的开头一段作为结尾。
不用介绍
不用引荐
只需张张口
乡音就是递过来的名片
作于2018年08月11日
责任编辑:刘艳芹
颜克文,1966年生于湖南桃江,2004年自修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出版有儿童诗文集《蝴蝶邮票》《蝴蝶风暴》,入选《中国星星诗文库》丛书。现居羞女山,供职于一所公办幼儿园。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