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周
李应华(河南)
马周是唐朝贞观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他针对贞观时期出现的诸多重大问题,多次上书谏言,为唐太宗指点迷津,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周的政论虽然是围绕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展开的。但他所阐发的许多观点,却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价值,因而得到了后世历代开明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当政政权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指南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马周精神仍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马周(601—648)年,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镇人,为东汉马援的后人,唐太宗时任宰相。
马周年少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喜欢学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武德年间,西游西安,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马周因谏言被太宗召见,太宗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贞观六年,马周授任监察御史。贞观十一年,因为谏言有功,升任给事中。贞观十二年,转任中书舍人。贞观十五年,升任治书侍御使,兼职谏议大夫。贞观十八年,马周升任中书令,贞观十九年,太宗出征高丽返回后,马周以本官代理吏部尚书。贞观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逝世,终年48岁。太宗追赠其为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马周的作品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请简择县令疏》五篇文章。
我们纪念马周,是为了走近马周,走近马周主要学习他的精神和思想。把他的精神和思想贯穿运用到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去,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周主张废除世袭,应根据才能品行授予官职。他提倡孝莫于尊敬父母。倡行节俭,与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人民自安。不曾有怨言,国家的兴亡不能取决于钱财多少,只决定百姓是苦还是乐。他有一颗爱民之心。他规劝唐太宗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唐太宗即位后,以隋之戒,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创下了“贞观之治”的盛世。马周在《陈时政疏》云: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感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不能全。
他在这里不举尧禹三代之事,而以汉文帝为例,不要求唐太宗作到尧禹那样恶衣菲食。只希望他勿效汉武帝那样穷奢极侈。这话不仅是“卑之勿甚高论”而且“扬榷古今”,很有独到的见解,中书侍郎岑文车曾对亲近的人说:“我多次亲见马君论事辩理,他引经据典,以古证今,抓住要领,避开枝蔓,字句精练,道理确切,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来文理并茂,令人不知疲倦。战国时的苏秦,张仪,西汉的终军,贾谊,应该是这个样子。不过他像鸢鸟一样两肩高耸,像火焰一样满面通红,飞升一定很快,恐怕不会长寿。”
马周以民为本,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精神,值得世人好好学习。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马周文化广场”正北的办公楼一层,建有“马周文化展览馆”。2017年2月26日,纪念唐朝宰相马周诞辰1417周年书画家笔会在马周故里山东省茌平县前曹村马庄举行。
2021年6月30日,马周纪念馆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开馆,纪念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贞观重臣布衣宰相”“直言善谏鞠躬尽瘁”和“帝赞忠良百世流芳”,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展示马周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前曹村继承和发扬马周精神,抓住十八大机遇,带领全体村民创大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建了“数字化安居小区”,家家成为百万元户,一跃而起成为“全国文明村”。用实际行动纪念马周。马周如能穿越,定会为家乡的巨变而赞叹不已。
我们纪念马周,就是要学习他爱民节俭,毫无自私自利的品德,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愿马周在我们心中永驻。

作者简介:李应华,教师,文学爱好者。有作品见诸于多家媒体。
